速算扣除数是个什么东东?

社保资讯 小编,大社保 3149浏览

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好复杂啊!

税率好理解,那速算扣除数是个什么东东?

按照税率扣税,为什么还要“速算扣除”,你们是不是扣多了?

哈哈,我把个税除以应税收入,得出税率,为什么不是整数?是少扣了吗?

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正是因为有速算扣除数的存在,你的个税才既没扣多,也没少扣。

那速算扣除数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国家个人所得税法于1994年颁布执行(哇,到今年整整20年),在1999年、2005年、2007年、2011年分别进行修订(按这个频率是不是过两年又要修订啦?)

在个人所得税法中是检索不到速算扣除数这个名词的,个人所得税法只是规定了个税税率。

速算扣除数这个称谓来自于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哈哈,还是总局考虑周到)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也就是边际税率递增(啥?我只听说过边际效益递减啊),通俗的讲,由小到大,规定若干收入临界点,不同档次的税率逐渐增高,实现收入越高,缴税越多,即超出额度,税率提高。(的确是边际税率递增,边际收益递减)

我们以第一档、第二档税率举例:

应税收入1,500以内的,税率是3%,超过1,500至4,500的部分税率10%,

应税收入3,000,怎么计算呢?

3,000大于1,500,属于第二档税率,如果3,000直接乘以10%,那1,500以内的部分等于多征收了7%(10%-3%),因为税法规定低于1,500,按3%征收不能按10%呦,

所以正确的计算办法是1,500×3%+(3,000-1,500)×10%=195

那195除以3,000,是6.5%,所以用个税除以收入推测税率是不靠谱的。

每次算税都这么麻烦吗?这下可以发挥速算扣除数的作用啦!

第一档速算扣除数,也就是常数可以这么推1,500(一、二档税率临界点)×(10%-3%)(一二档税率差额)=105

这下方便了,以后计算个税直接3,000×10%-105=195

可能两级税率体现不出速算扣除的优势,但如果对于那些高收入同学,对于每月都要算很多个税的同学,速算扣除数的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

以下各档税率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推算下。

临界值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500 3% 0

4,500 10% 105

9,000 20% 555

35,000 25% 1,005

55,000 30% 2,755

80,000 35% 5,505

以上 45% 13,505

转载请注明:大社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