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坛镇万桥村村民夏尧琴终于把自己的社保关系从辽宁丹东转回了老家柯桥。自从这件事办妥后,他们一家人心里头的大石头落地,别提有多开心。为了感谢柯桥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帮助,夏尧琴的老伴、夏玉治师傅还特意手写了一封感谢信给区社保局,表达一家人的感谢之情。
夏尧琴今年刚满50周岁,早在六、七年前,她和丈夫两人一起外出打工。夏阿姨在辽宁丹东的一家企业上班,当地企业为她办理了养老保险。最近一年来,眼看着企业效益不太好,而夏尧琴阿姨年纪也越来越大,有了叶落归根的想法。今年,她和老伴商量后决定辞职回柯桥,没想到在社保转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事。
“辽宁和柯桥两地的社保政策并不完全统一,我们打工人员不懂具体的政策,既说不清,又办不好,真是愁死了”夏玉治师傅告诉记者,老伴文化水平不高,他为了帮老伴办理转移社保关系的事,特意向公司请假回柯桥,眼看假期要结束了,而事却没办好,让他真是束手无策。
柯桥区社保局了解到夏阿姨的实际困难后,工作人员多次和丹东当地的社保部门协调联系,在保证本地社保基金的前提下,率先主动办理了社保转入的相关手续,终于帮助夏尧琴解决了社保关系的顺利转移。
“我们老两口肯定要回柯桥养老的。这养老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可是一桩大事,没处理好,我们晚上都睡不着。”夏玉治师傅告诉记者,在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伴的社保关系转移在7月下旬协调办理好了。他难抑激动感激的心情,近日连夜手写了一封感谢信寄给区社保局。
“区社保局领导对于此事负责的态度,最终给予参保人员实质性的方便,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在迁移过程中以“一站式”服务进行解决,既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也符合当地的社保要求。我们表示真心的感谢。”夏师傅在信里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五年来,柯桥区社保局始终以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为导向,像王坛夏阿姨这样的办事人员正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服务。目前,区社保利用全省首创的社会保险业务“区镇村”三级经办系统,将原来仅限于区级平台的41个通办窗口,扩展到覆盖全区351个村(社)人力社保服务室,同时打破群众业务办理地域限制,群众可就近就便选择任何一家村(居)办理社保业务,实现了社保业务“区内通办”。该系统8月1日运行以来,区社保先后下放受理事项40余项,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社保业务,开启新一轮基层公共服务改革的先河
转载请注明:大社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