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进门 北京公租房人脸识别系统正式启用

HR资讯 小编,大社保 1881浏览

近日,北京市的瑞湾家园、煕悦尚郡家园(高井)、煕悦诚郡、紫南华苑4个公租房社区,正式启用人脸识别门禁技术。之前,管庄北二里、常营家园、阅园四区、延庆天成家园,亦庄新城、京铁和园6个公租房社区已经开启刷脸模式。

北京市保障房投资建设中心目前持有和运营的公租房占北京市的半数以上,已经办理入住的公租房共5.5万套。运营的60个公租房项目中,除了一个后期收购、出入门过于狭窄无法安装人脸识别的小区外,59个公租房社区将按计划分三批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到10月底前全部启用。

不少人认为,采用人脸识别门禁技术是防范公租房转租的新手段。理论上讲,公租房确需严格防范私底下转租,否则会严重损害社会公平。不过,北京市保障房投资建设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单振宇告诉记者,人脸识别门禁技术能做的远不止于此。

可对独居老人作息“特殊关注”

北京丰台的阅园四区是最先试点公租房人脸识别的小区之一。家住阅园四区1号楼13层的刘阿姨今年60岁,独居在一间40平方米的公租房。

不大的一室一厅打扫得干干净净,电视机旁摆放着她和儿子的合照。每天早上9点左右,刘阿姨会在早饭后下楼,刷脸走出小区门口的门禁,到马路对面的菜场买菜。买菜后再次穿过小区和楼门口两个人脸识别的门禁回家。下午三四点左右,刘阿姨下楼到小区内的小公园散步,只经过一个楼门口的门禁。

刘阿姨的儿子通常每周末回家看她一次。儿子是她的“同住人”,人脸信息已经被录入系统后台,出入可以直接刷脸。儿媳妇因不是“公租房申请人直系亲属”,不满足同住人条件,不能刷脸。儿媳妇周末跟儿子一起回来,只能刷身份证进出。

这些行为信息都会传输到在北京保障房中心指挥中心的后台。在后台系统中,刘阿姨这样的独居老人会在表格中被标注为“特殊关注提醒”。一旦几天内没有监测到“刘阿姨们”的行为信息,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到阅园四区公租房项目处赵腾飞的平板电脑上,赵腾飞会上门问询情况。

在后台系统中,指挥中心可以按条件对所有住户、同住人、访客的出入行为设置预警。在“规则设置”一栏,除了“特殊关注提醒”,还有“欠租提醒”用以筛选欠租金租户;“跟随提醒”用以发现长期尾随租户进出的陌生人;“久未出现提醒”用以筛选可能长期空置的公租房;“陌生人员提醒”用以发现过于频繁刷身份证进出的陌生人。

确实“安全了”,也“高端了”

公租房转租现象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普遍,严管之下,大多只是个案。时芝兵是北京保障房中心公租房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他提到不少公租房小区加装人脸识别系统后的变化:“过去,房产中介经纪人会进出公租房社区,搜集房源信息。但是安装了人脸识别后,已经看不到了。人脸识别技术起到的更多是一种震慑作用。”

阅园四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一年来,小区一个公租房转租的案例都没发现过。唯一一次“疑似”,是今年4月,系统筛查出一个每天刷身份证进出的“陌生访客”,连续20天。工作人员找到这名访客,核实情况后发现,他是小区一位申请人的直系亲属,符合“同住人”条件,只是一直没有主动“录脸”备案。

截至目前,北京59个公租房社区6.9万主申请人的人脸采集率达到100%,同住人也采集了6.4万人。此外,小区物业、外卖员、快递员也可以凭有效证件申请录入系统后台,被标注为“服务人员”,刷脸进出。

个人信息通过专线加密传输

公租房门禁系统中,有大量个人信息、家庭住址、作息规律等敏感行为数据。如何防止敏感数据泄露?

单振宇介绍,人脸识别系统采取多重技术防护措施,大量信息保存在中心机房,不挂外网、通过专线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加密,传输的也只是人脸特征代码,并不会传输姓名、电话、住址等关键信息。只有借助中心机房的数据才能解读前端后端传输的代码。他说,“即使前置设备被破坏了,也不会拿到有用的信息。”

他还介绍,北京公租房并非都是阅园四区这样独立管理的公租房小区。对非独立管理的公租房小区,会在单元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同一单元内不能独立管理的房源,会采用指纹锁设备进行管理。

转载请注明:大社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