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条”助中小企业战疫 减免房租、补贴社保

HR资讯 小编,大社保 753浏览

“政策的内容都有所指,集中在减轻企业负担、加强金融支持、稳定员工这些方面,很清晰。”

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 李玉坤)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逐步显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北京在已出台“19条”措施的基础上,今日(2月6日)再推“16条”措施,包括减费降租、加大金融支持等,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具体来说,“16条”涉及减轻企业负担,如减费、降租;加大金融支持,如增加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援企稳岗,如返还失业保险、提供技能补贴等。

亮点1

小微企业承租国企房产坚持营业 免收2月份房租

措施明确,中小微企业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要求坚持营业或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减免2月份一半租金。疫情期间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企业,市区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金融支持政策方面提出,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得低于20%;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再降0.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

亮点2

企业不裁员、用工增长 给予一定比例社保费补贴

作为“六稳”之首,就业被认为是最大的民生。为此,措施明确,对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按6个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对于符合政策的企业,可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享受一次性技能提升培训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除返还部分失业保险费外,北京“16条”还提出对不裁员或者用工增长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保费补贴。

“疫情期间,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微企业,截至4月底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与上年平均人数相比持平或增长20%(不含)以内的,一次性给予该企业3个月应缴纳社会保险费30%的补贴;截至4月底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与上年平均人数相比增长20%及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该企业3个月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补贴。”措施作出上述规定。

记者梳理发现,已经出台支持措施的省市中,仅北京提出社保费补贴政策。

北京市发改委初步估算,仅社会保险费返还补贴一项政策措施,就能为北京市中小微企业减负约30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建伟表示,以社保费返还补贴支持中小微企业抗疫的政策措施在国内各大城市尚属首创,成效与经验可资其他城市借鉴。

亮点3

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 最高可获20万元研发费用补助

记者注意到,措施对科创类中小微企业给予了重点关注。近些年,科技创新型企业越来越成为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措施提出,对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政府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研发费用补助;力争2020年科创类企业贷款同比增长不低于15%,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同比增长不低于15%;对符合条件的中关村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以及债券、融资租赁费用补贴。

亮点4

文化、旅游、餐饮等受影响突出行业 均有补贴

针对受疫情影响突出的行业,措施也有具体安排。

对符合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通过“投贷奖”政策给予贴息、贴租等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初创型文化企业房租,通过“房租通”政策给予房租补贴。

对受疫情影响的滑冰滑雪场所给予适当额度用水用电补贴。按照有关规定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全额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待疫情结束后再适时重新缴纳。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的重点连锁餐饮(早餐)、菜店(生鲜超市)、便利店等网点设立项目,对其给予房屋租金等支持,支持比例上限由原50%提高至70%。

对于因疫情影响暂停举办的展会项目,如年内继续在京举办且参展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参展企业总数的50%,给予一定的场租费用补贴。

同时,降低出租车运营成本,鼓励出租车企业对疫情期间继续正常从事运营服务的出租车司机适度减免承包金;市区两级按照管理事权,可对采取减免承包金等措施鼓励运营的出租车企业给予一定运营补贴。

专家

政府支持之外 仍需社会力量参与共渡难关

赖阳认为,在疫情仍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北京“16条”出台得非常及时,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直指摆在中小微企业面前的现实困难,“政策里的内容都有所指,集中在减轻企业负担、加强金融支持、稳定员工这些方面,很清晰,尤其是社保费补贴政策,能减少企业用工成本,鼓励企业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从而稳住就业。”

“必须指出的是,政府能做的是有边界的,不能全包。”赖阳认为,企业从政策中受益需要一个周期,实际受益情况也因自身状况不同而有差异。比如一些企业现阶段没有收入,但房租、人工成本等仍要支出,可能产生亏损,政策提供的贷款虽然保证了现阶段的现金流,但对微利企业来说,仍然需要考虑偿还的能力和期限。

“这个政策在政府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企业应对疫情提供了支持,很大程度缓解了小微企业当前的困难,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

政策之外,中小微企业如何渡过难关?

赖阳认为,这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比如金融支持方面,政府虽有政策,但资金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进入中小微企业的口袋,金融机构应当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赖阳同时表示,此次疫情会造成一次“洗牌”,找到了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可能逆势而起,而那些比较传统的、长期处于边缘的、或者不被消费者认可的商业模式会被加速淘汰。

居家办公、非接触式商业、企业间人员的自行对接与流动……面对这些由疫情而“不得已”产生的新现象,赖阳认为,疫情结束后仍有继续发展深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政府应当提供支持政策,鼓励探索和发展。

比如,用工制度的边界更加灵活。餐饮企业无人消费导致员工过剩,社区的菜场和便利店却需要大量人力,二者可以自行对接,实现用工流动和企业间人员共享。人员共享后,谁来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如何履行?赖阳认为,这需要在未来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再比如,居家办公、网上办公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了通勤成本,未来或可进一步普及和发展。”赖阳表示。

转载请注明:大社保网